慢性化脓性腮腺炎 (方数:5)
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是最常见的涎腺炎症,可发生于一侧,也可发生于双侧。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肿胀,有时突然从腮腺导管口流出稠而有咸味的液体,随之胀痛减轻,甚至消失;持续性腮腺区疼痛、不适,唾液分泌减少,口干、口臭等;进食或看见食物,尤其是酸性食物,唾液分泌量增加,导管排出受阻,即加剧腮腺区的疼痛与肿大,停食后症状又逐渐消失。一般不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。
引起本病的常见感染细菌是绿色链球菌与肺炎双球菌。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也可能转变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。导管排泄功能紊乱,如涎石、异物或瘢痕挛缩,使导管狭窄或阻塞,阻碍涎液排出,涎液滞留引起逆行感染,导致本病的发生。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血源性感染、逆行性感染、淋巴源性感染。
仔细检查腮腺局部对诊断本病有重要的意义,特别是进食与腮腺疼痛、肿大的关系;腮腺导管口发红、水肿;挤压腮腺从导管口流出脓性成粘稠分泌物对诊断亦有帮助。X线摄片检查,如导管腔粗细不匀,形似腊肠;有的缩窄变细,甚至消失,末级分支导管扩张,腺泡被破坏,脓腔形成,造影剂成团状聚集,形似针头大或较大的团块状或葡萄状阴影,可帮助诊断。
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采用综合疗法,如采用导管内注射抗菌素、造影用碘油;采用超短波、红外线、氦氖激光等物理疗法:如有涎石应先去除涎石,导管狭窄应先扩大导管。一般先药物后考虑手术。
中医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,对本病有不同的名称,以发病部位来定名为“发颐”;以发病原因来定名为“汗毒”。中医认为由于伤寒和温病后发汗未尽或疹痘未透,以致余邪热毒未能外达,结聚于少阳、阳明之络,气血凝滞,结于腮颊所致。又邪毒留滞,脾胃积热,循阳明之络脉上乘,日久热盛肉腐蒸酿而成脓。临床辨证时应先注意与痄腮区别,发颐与痄腮的不同点在于:发颐,病起缓慢,无传染,腮肿化脓会溃烂;痄腮,病起急骤,有传染,多发于儿童,腮肿不化脓。根据发病的深浅以及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别采用清解余毒、软坚散结、健脾化湿、透脓托毒等法,也可考虑腮肿病部以及导管内塞药治疗。(胡国庆)
方 名
清热解毒汤
黄平汤
牛蒡消毒丹
玉屏四君汤
四君地黄汤
刘氏中医世家门诊刘医师始终本着:做药就是做人,良材良心做良药的理念治疗各科疾病。擅长治疗中医内科,妇科,疑难杂病。 对男科不育(精子成活率低、活力差、密度小、精液不液化)、前列腺炎、精索静脉曲张、阳痿、早泄、妇科不孕、月经不调、卵巢囊肿、习惯性流产、孕后无胎心搏动、乳腺增生、盆腔积液、过敏性紫癜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脑血栓、慢性肠炎、鼻炎、心肌炎、肾炎、风湿病、骨质增生、颈椎病、白塞氏病的治疗有多年的治疗和独到之处。治疗方法:根据患者提供的详细病情、病因、症状、发病时间及以往病史和检查结果,采用中医辩证,西医辨病,结合祖传经验方剂,辩证施治,灵活运用,随症加减。临床取得了理想的疗效..使求医的患者少走弯路,早日康复。
上一篇:冠周炎(方数:9)
下一篇:桡骨下端骨折(方数:3)
客 服 QQ: 382226917 有问题直接点击QQ咨询(注明:XX疾病)
咨询电话:13963322252
电子邮箱:382226917@qq.com
详情请陆: http://www.liushizhongyi.com
地址: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潍徐路314号(长途汽车站十字路口南200米路西,中医世家门诊)
站内所有文章由刘氏中医世家整理并发布,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。如发现有侵权现象,请与站长联系, 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。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。
传统中医将盆腔炎分为五类,辨证施治的同时配合西医...
曾有一段时间,我的脸上长满了青春痘(痤疮),后来...
据统计,在许多医院疼痛门诊中,颈源性头痛占90%左...
一、神补 春天是精神病患者易发病季节。一般人也可...
洁白的治疗床上,躺着一面部极其痛苦的老人,但随着...
93岁的王秀云老人今年又平安地度过了春节。老人和她...
肠粘连是腹腔手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,临床以腹痛、...
我过去经常痛经,特别是月经的第一天,肚子向下坠着...